对于题主的问题,机械工业出版社的《如何高效阅读》这本书 , 或许能给到你答案 。
“在家学习短短的6周时间,不仅你的阅读速度能提高3倍 , 同时还能实现更好的理解能力、更深刻的记忆与回忆能力 。”——彼得·孔普
看到这句话时,相信大多数人都和我一样,在心里嗤之以鼻地嘲讽:“开什么玩笑,这就是在吹牛!”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恐怕这就是看到本书前言时的第一反应 。
的确,从小到大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没有什么事情能够轻易地一蹴而就,尤其是学习 。但是,今天我们要谈论的是阅读而非学习 。相较于阅读,学习的构成因素更多 , 也更为复杂 , 称之为“体系”也一点都不为过 。
幸运的是,本书的作者彼得·孔普先生从职业生涯伊始就致力于“阅读”领域相关的研究,从宾夕法尼亚州视力研究院阅读工作室总监,到彼得·孔普阅读顾问公司总监,再到伊芙琳·伍德动态阅读教育机构总裁,并在此期间为尼克松总统时期的白宫官员讲授快速阅读课程 。正是这些丰富的经验和累积,我们才能阅读这一本诚意满满的用心之作 。
高效阅读的五大要点
其实,作者在这本书中讲述的高效阅读远远不止五个要点,而是为我们介绍了一整套高效阅读的体系、训练方法和步骤 。在此,我只是将自己感触特别深的六个方面提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学习 。
1.有效运用内在的阅读加速器
高效阅读的前提,是了解到底有哪些因素 , 影响了我们的阅读速度 。其中 , 就包括眼睛、回读、灯光、阅读姿势和手 。乍一看,或许你会问:这些因素中,部分因素怎么可能影响我们的阅读速度 。下面 , 我们来逐一分析 。
第一 , 眼睛
仔细回想一下,我们在阅读的时候,通常是采用怎样的方式?
【阅读的时候心里默念,对不对,如何高效阅读?】毫无疑问,眼睛是我们绝大多数人进行阅读的必备条件,同样 , 由于从小的学习习惯,多数人在阅读时都会采用逐字逐句阅读的方式 , 而这也直接决定了我们的阅读速度 。很简单,你停留在每一个字上面的时间决定你最终的阅读速度 。
第二,消除回读
你是否和我一样 , 每当看到不理解的一个词、一个概念、一句话时,都会习惯性地回过头看前面的文字,的确,藉此我们可以增强理解 。但是,对于我们这次学习的目的而言,这个词、这个概念、这句话是不是至关重要呢?
其中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是,回读也分为有意识回读和无意识回读,有意识回读的确能加强理解,但是否是最有效的方法却值得斟酌 。而无意识的回读则会在无形中严重拖慢我们的阅读速度 。
第三,灯光
这是在读这本书时特别感谢作者的地方 , 我们都知道良好的光线对日常看书和学习非常重要 , 但我们又常常明知故犯 。到底怎样的光线才是最适合阅读呢?
作者在书中的定义:首先应该漫射的灯光,也就是来自不同光源的、不炫目的光线;然后是在我们阅读的时候不会让我们感到丝毫疲劳 。
最后,作者还给到我们一个简单易行的测光方法:将手放在阅读材料上方30厘米左右,如果阅读材料上没有出现阴影 , 就是最适合的光线环境 。
第四,阅读姿势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良好的阅读姿势,也是高效阅读的关键,它的作用在于确保我们从生理特征上处于最舒适的状态 。这个姿势操作起来,其实很简单:
首先,最好的阅读位置是坐在椅子上 , 以背部紧靠住椅背为佳,同时,还要确保视线与阅读材料之间呈45度角 , 这里有一个小窍门——阅读之前,在书下面垫6-9厘米的物体,如图所示:
第五 , 手
在这一环节操作的关键点在于,在阅读过程中练习移动手指的技巧,让手指指引我们快速阅读 。一方面,手指的快速移动能够消除我们在高速阅读下视线的快速移动 , 避免疲劳;另一方面,手指的移动能够有效地吸引我们的注意力,使阅读更加专注;同时,手指还能帮助我们重新找回最本能的视读,避免因为回读、默读以及大脑理解和思维带来的阅读放慢效应 。
2.有目的地阅读
有目的的阅读,从字面上就能够理解,确实,不管我们做任何事情 , 总需要一个方向作指导 。阅读也一样,但在实际操作中 , 很多时候,往往人们都为了阅读而阅读,忽略了阅读本来的目的 。这源于我们对阅读的三个错误认识:
(1)阅读应该采用同样的方法——逐字逐句阅读;
(2)阅读需要从头到尾才能理解;
(3)我们从小学习时,老师告诉我们要从头到尾读完一篇文章,才能理解、记住重要信息 。
然而,真的是这样吗?
回想一下,在学习的时候,有多少知识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到考试的时候最终还是被遗忘了 。
其实 , 想要提高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培养兴趣的假装心理,也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困难 。但必要的前提,却不能少 。在阅读之前,我们可以通过两个问题,来为自己设定目的:
(1)结合本次阅读计划培养兴趣的假装心理,目前阅读材料的价值如何?(缩小阅读范围)
(2)我想要或需要从阅读材料中活得哪些具体的内容和信息?
在这里,作者在书中引用了一位纽约州立大学教师的观点:老师并不期望学生能获得阅读材料中的全部信息 。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陷入了深思,因为从一个出版人的角度来看,在过去看过的所有稿件中,无论是作者“著”、“编”还是“汇编”等,再好的书稿 , 其精华部分也仅仅只占书中一定比例 。即便是自己写的文章,也总会有一些毫无价值的部分 。
那么,我们真的有必要在阅读时一本书中所有的文字一字不落地收下吗?这值得每一个人思考 。
为了更好地阐释有目的的阅读有何神奇之处,作者在书中为我们带来了一个“找猫”的练习 , 规则是在10秒钟或者更短的时间里找出下面段落里所有的“猫”,在这里,你也可以跟着一起练习:
猫坐在窗台上,沐浴着暖阳 。尽管明显已经入睡 。但它似乎仍睁着一只眼睛看着黄铜笼子里……鸟儿唱着歌,而猫一直瞪着眼等待机会 。猫可能在想小鸟会飞出笼子……不论猫心里到底怎么想的……它迟早能捉住小鸟 。看住猫真的需要耐心啊 。
其实,答案正确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事,当我们有了明确的目标后,阅读也能瞬间变得高效、简单起来 。
记得我在和同事分享这一章节时 , 她也试着一起“找猫”,而这次阅读的体验,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一个字——“爽”!
本文到此结束 ,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 爱的教育 ~ 十二月「刺破·为你朗读」
- 爱的教育随时随地,两碗《荷包蛋》
- 《如果蜗牛有爱情》,别为它的书名所惑,了解变态心理罪犯的世界
- 如何培养宝宝勇敢的品质?
- 如何用“橡皮筋模型”化解内心的冲突?
- 多优秀孩子的内心世界,帮助高分高能孩子排解内心的苦恼
- 你怎么看上海滩名媛严幼韵的一生?
- 心理学家马斯洛:人的心理健康即自我实现!
- 男人最奇葩的道歉方式,女人很不理解,男人却乐此不疲
- 这才是带孩子旅行正确的打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