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工作界面
双击“(以下简称HAP) ”图标,弹出如下对话框:
此时程序进入建模阶段,在(组件)中有六个选项 , 分别是:
a) (确定工程所在地设计室外气象参数)
b) (以房间为单位对建筑空间进行建模)
c) (选择空调系统)
d) (选择制冷机组及锅炉)
e) (建筑物空调经济分析)
f)(工程数据库)
下面以一个简单房间的空调计算为例,尽可能介绍使用软件计算的全过程 。(注:在菜单首栏的View/// Units中,可以选择使用英制单位 和国际单位 SI )
2. 操作步骤(简单描述)2.1. 新建一个项目
保存为一个项目名称,方便以后查找数据或更改 。
2.2. (确定工程所在地设计室外气象参数)
? 在中选择城市,确定各个气象参数 。
? 在中确定各类功能房间的空调使用时刻表 。
2.3. (以房间为单位对建筑空间进行建模)
? 在Wall/Roof//Doors/中输入相关的维护结构参数 。
? 如果建筑已经提供,则用已有参数,如果没有,根据节能规范,取上限值(确切地说是使负荷计算结果最大的值) 。
? 量取各个房间的面积,外窗、外墙、外门、内墙(空调区与非空调区的隔墙)面积 。
? 确定各个房间的人员密度、灯光发热指标、电气发热指标、人员活动动态、新风量的需求量 。
? 确定各个房间的英文名称(软件中只能输入英文),最好自制一张excel表格 , 包含各个房间的中英文名称、房间面积、窗墙面积、人员密度等参数信息,房间日后查阅 。
? 在中输入各个房间的名称和相关参数 。
2.4. (选择空调系统)
参照空调通风系统图,按照各个风系统,在中输入相关设计参数 , 并将中的各个房间归入其所属系统,最好用空调机组的编号命名系统,如AHU-1F-1,因为该部分的计算结果可以直接作为PAU/AHU/FCU等设备的选型参数 。
在中输入制冷主机和供热主机,将主机包含的系统选入其中,根据计算计算结果可以确定主机的制冷量和供热量 。
2.5. 实际项目举例
现以阿尔及利亚及尔地区某地一办公室为例,介绍该软件的计算方法,办公室共60m2,层高4m,后有杂物间18m2外窗2000×1500两扇, 1500×1500四扇 。1700×2000玻璃门一扇, 850×2000木门一扇 。
3. 操作步骤(详细描述)3.1. 建立新项目
此时对话框最上端像是有HAP-44[] , 表明新项目文件尚未建立 。
点击/Save,再输入名称项目名称后即可建立保存新的项目文件文件默认在C:/E20-1/目录下 。
注:该路径为默认路径,确定后最好不要再更改,因不确定在其他目录下文件是否仍然可用 。
3.2. (确定工程所在地设计室外气象参数)3.2.1.(设计参数)输入
确定()室外气象参数 。双击“”两次出现下面的对话框:
在“ (设计参数)”的选项中:
? 点击“(区域)”的下拉选框,选择“”;
? 点击“(地点)”的下拉选框,选择“”;
? 点击“City(城市)”的下拉选框,选择“”,便会出现阿尔及尔地区的气象参数,点击“OK”,气象模型就确定了 。
3.2.2.(设计温度)
点击 (设计温度),出现如下图示对话框:
? 左表:可以看到该地各月最大及最小干、湿球温度 。
? 右表:可以看到各月逐时干、湿球温度 。
注意:
a) HAP-42版软件气象参数是根据开利1997年气象数据库内资料得出,以最不利条件为前提设计的参数,考虑冬季空调 。现在演示的是HAP-44版软件 。
b) 该软件气象数据库中提供的冬季干、湿球温度为历年来的最高值,因为软件做逐时分析时只考虑 , 但该数据不影响总热负荷的计算结果,只对逐时计算表有影响,即冬季部分的逐时负荷不是热负荷,而是对应该表格中温度下空调冷负荷 。后面计算结果表格的介绍中会详细说明 。
c) 该软件接受外部输入数据,即使用者可以根据其他的气象参数更改表内的相应参数,更改后的负荷计算结果将与直接使用开利提供数据库的结果有出入 。
3.2.3. “ Solar(太阳辐射设计)”
点击 Solar(太阳辐射设计) , 出现如下图示对话框:
在“ Solar(太阳辐射设计)”,可以查看并更改各个朝向的辐射的热 。
3.2.4. “(模拟)”
点击“(模拟)”,出现如下图示对话框:
? 在“(模拟)”选项中,要求使用者提供设计年份1月1日是星期几,并且提供一年的公共假日表,提供的时间将在建筑空间模型时被使用 。
? 选择假日的方法是先点击“ List”下的空白选框,然后双击旁边的日历 。双击选定的日期使其颜色由浅灰色变为深灰色表示成功,改日期即可被列入“ List”下的空白选框中,点击“OK”表示完成 。
注意:
该部分对负荷计算结果并无任何影响,只有在做全年的能耗模拟时才会用到 。
3.3. (以房间为单位对建筑空间进行建模)
点击话框左边的“”选项 , 双击“Newspace(新默认空间)”,出现如下图示对话框:
3.3.1. “”对话框上7个子选项卡描述
对话框上方共有7个选项卡,分别是“(概况)” , “(室内负荷)”,“Wall,,Doors(墙体,窗户,门)”,“Roof,(屋顶和天窗)”,“(室外空气渗透)”,“(地板)” , “(内隔断)” 。
3.3.2. “(概况)” 输入
点击“(概况)”,出现如上图示对话框:
3.3.2.1. 房间基本概况输入
按设计房间输入
a) 房间名称Name(只识别英文);
b) 房间面积Area;
c) 房间平均净高Avg(指吊顶以下的高度,并非层高 , 如果一个房间的空调风量是以换气次数确定时,该数据将直接影响大盘空调风量的计算);
d) 建筑重量( )—可以根据建筑粗略分为轻型(L),中型(M),重型(H) 。亦可根据实际情况滑动选项条得到具体数值,如无特别说明 , 一般选中型即可 。
3.3.2.2. 依据房间基本用途确定新风量
a) 在房间用途(Space Usage)选项中点击下拉菜单条可以选择系统提供的各项功能不同的房间,并自动得的到其要求的新风量 。
b) 若提供的数据与使用者要求不符 , 可以在下拉菜单中选择“User-(用户自定义)”,自行编辑,完成后点击“OK”即可 。按照本例的实际情况可得如上对话框 。
注意:
? OA1和OA2两个数据栏中只需要输入一个即可,因为软件会对两个数据栏中的新风需求量进行叠加 。
? 新风量的单位会有几种选择,常用的是L/S/(人均新风量)、% ofair (新风比) 。
3.3.3. “(室内负荷)”输入
点击“(室内负荷)”出现如下图示对话框:
包括室内灯光负荷、设备负荷、人员负荷和其他负荷输入 。
3.3.3.1. 室内灯光负荷输入
a) 在“ (顶部照明)”选项:
“ Type(安装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下拉菜单中的选项“(嵌入天花板式)”+“(无回风)”/“(嵌入天花板式)”+“(有回风)”/“Free (悬挂式)”;
b) “(瓦特)”选项:
用户要填入照明负荷;
c) “ (整流系数)”选项:
填入整流器发热产生的附加系数;
d) “(时间表)”选项:
该项比较重要,是要求设计人员根据建筑用确定其内部照明的时间表 。见3.3.3.2详细描述
3.3.3.2. “(时间表)”输入A.new (创建新的时间表)
点击“ new (创建新的时间表)”出现如下图示对话框:
a) 首先键入时间表的名称
只接受英文,用以识别和区别其他以后建立的时间表;
b) “ Type(时间表类型)”
包括:“(百分比型)”—用以表达人员、照明、设备及其他显热和潜热源等的作用时间 , 以柱状图表示;
c) “Fan/(风机及温控设备)”
只表示此时此刻设备是否被开启,而与人员、照明等无关,表中以“(使用)和“(未使用)表示 。
d) “ (电使用效率)”
当对电力价格因素做经济分析时使用 。
B.(时间表)
点击“ (时间表)”出现如下图示对话框:
如上图示:右边共有8个的柱状图表示的时间表 。
双击任意一个进行编辑、时间表横轴上的数值表示0~23时,纵轴表示使用百分数 。
通过鼠标可以拉动任意一根滑柱到想要的位值,也可在标题栏下的空格直接输入时间和数值 。
C. (分配)
点击“(分配)” 出现如下图示对话框:
如上图示:
将不同的时间表分别应用到不同的日期中 。操作方法是鼠标箭头拖到需要的位置,点击鼠标左键 , 直到需要的位置颜色变灰,再点击所要的时间表即可 。
图中的数字1表示将时间表应用到一到十二月的周一至周五,即所用工作日;
图中的数字2表示将时间表应用到全年的节假日和周末 。该做法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确定和区分工作日和节假日照明、设备的使用及出勤人员的不同 。
完成后点击“OK” 。
3.3.3.3. “Task (专用照明 , 如探照灯、台灯等)”室内负荷输入
与照明部分输入雷同 , 此不赘述;包括“(时间表)”输入 。
3.3.3.4. “ (电器设备,如电脑、电视机、打印机等)室内负荷输入
与照明部分输入雷同 , 此不赘述;包括“(时间表)”输入 。
3.3.3.5. 人员负荷输入
在“(人员)”选项中
a) “(人员占用)”
默认单位为“(人数)”可以通过下拉菜单改为“m2/(m2/人)”。
b) “ Level(人员活动等级)”
下拉菜单中可以选择包括“静坐( at Rest)”、“办公室工作( Work)”、“轻劳动( Work)”、“中等程度劳动( Work)”、“重劳动(Heavy Work)”、“跳舞()”以及“运动()” 。不同的劳动等级对应不同的人体显热及潜热量,至于人员时间表的制作方法与照明相同,此亦不赘述 。
3.3.3.6. 其他类型负荷输入
修改输入 Loads对话框中数值即可
3.3.4. “Walls, , Doors(墙,窗,门)”输入
点击“Walls, , Doors(墙,窗,门)” 出现如下图示对话框:
3.3.4.1. “(朝向)”输入
该软件中建筑外墙的朝向包括E(东)、S(南)、W(西)、N(北)、NE(北偏东)、SE(南偏东)、NW(北偏西)、SW(南偏西)、NNE(北偏东偏北)、NNW(北偏西片北)等共16个方向 , 需要设计者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来选择 。
3.3.4.2. “Wall Gross Area(该朝向的外墙暴露面积)”输入
在选定的朝向下,输入的有“Wall Gross Area”该朝向的外墙暴露面积 。
3.3.4.3. “ 1/2 (外窗1/2数量)”的输入
在选定的朝向下,输入“ 1/2 (外窗1/2数量)” 。
注意:
? “ 1/2 (外窗1/2数量)”适用于一面外墙有两种外窗的情况 。
? 此处门窗的数量=(总的门窗面积)÷(或者 doors 中自定义的单个门窗面积) ;并非建筑实际的门窗数量 。
? 根据“ 1/2 (外窗1/2数量)”和“Door ”外门数量,计算时墙体实际面积会自动扣除门窗面积 。
3.3.4.4. 门、外窗遮阳结构、窗、内窗遮阳结构、墙模型建立3.3.4.4.1. 墙模型建立
本例中ENE方向的墙体为普通砖墙,面积为24m2 。
点击“Wall”的下拉菜单 , 选择“ new wall(创建新墙体)”,将弹出下面对话框:
A. 在WallName 中键入新建的墙体名称
以便这个墙体模型的识别和以后的使用 。
B. 在Color中选择外墙表面颜色
有“Dark(深)”“(中等)”“Light(浅)”3种选择,不同的选择会有不同的“(吸收率)”,根据需要用户自己规定 。
C. 在“:to (中间层由内到外)”项中列出各种外墙各层的材料
? 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自己选择墙体材料,确定后,在“ U-Value”将显示总传热系数 。完成点击“OK”,回到上一级 。
? 在一个朝向中只能选择一种外墙,但同一个朝向可以多次重复,如可以两次选择“”为NNE,也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
3.3.4.4.2. 窗模型建立
点击“ 1”的下拉菜单,选择“ new (创建新窗)”,将弹出下面 (窗户特征)对话框:
A. 首先在Name 中键入新建的窗户名称
以便这个窗户模型的识别和以后的使用 。
B. 在 Input中输入详细资料
? 不建议使用该项,即不勾选该项,可以简化输入内容和更灵活的确定传热系数U-Value) 。
只需要输入玻璃窗的高度和Width宽度 , 以及传热系数 U-Value和 Shade 遮阳系数 。
? 如果勾选该项 , 需要多输入以下C/D/E操作步骤后,系统会自动得出窗户的总传热系数 。
C. (如B勾选操作)在Frame Type中输入窗户结构资料
系统提供的窗户结构中包括“break(无隔热效果的铝合金窗框)”、“ withbreak(有隔热效果的铝合金窗框)”、“Wood(木制窗框)”及“Vinyl(塑料窗框)”四个选项
D. (如B勾选操作)在 Shade Type中输入内遮阳资料
“ Shade Type”主要是考虑窗帘及其颜色不同等因素对太阳辐射换热的影响;
E. (如B勾选操作)在Glass 中输入玻璃的具体特征
“Glass ”主要考虑的是玻璃表面上釉及其釉面颜色不同对太阳辐射换热的影响 。
F. 在中输入玻璃的高度
根据实际设计数据输入
G. 在Width中输入玻璃的宽度
根据实际设计数据输入
H. 在 U-Value中输入传热系数
根据实际设计数据输入,该项数据可以自行设定 。
I. 在 Shade 中输入遮阳系数
根据实际设计数据输入,该项数据可以自行设定 。
J. 结果
输入完各个选项后点击“OK”即可 。“”的设计方法与“”相同,用于该外墙上同时采用两种窗户的情况 。
3.3.4.4.3. “(窗户外遮阳结构1)模型建立
点击“(窗户外遮阳结构1)”的下拉菜单 , 选择“ new shade (创建新的遮阳几何模型)”,会跳出下面的对话框(一般来说这一部分使用与否应视建筑具体情况而定)
先输入遮阳模型的名称,具体要输入的几何尺寸请见下图,按相应名称填写即可:
A. 首先在Name 中键入新建的遮阳模型名称
以便这个遮阳模型的识别和以后的使用 。
B. 在 depth中输入遮阳模型的暴露深度数据
按设计数据填写即可
C. 在中输入遮阳模型的遮阳形式一上方遮阳情况数据
按设计数据以此填写
from:表面投影投射 mm
above :窗户的高度 mm
Ext past RH side of : 右边窗户的 mm
Ext past LH side of : 左边窗户的 mm
D. 在“Let Fin”中输入遮阳模型的遮阳形式二左侧面遮阳情况数据
按设计数据以此填写
from:表面投影投射 mm
above :窗户的高度 mm
Ext past RH side of : 右边窗户的 mm
Ext past LH side of : 左边窗户的 mm
E. 在“Right Fin”中输入遮阳模型的遮阳形式二右侧面遮阳情况数据
按设计数据以此填写
from:表面投影投射 mm
above :窗户的高度 mm
Ext past RH side of : 右边窗户的 mm
Ext past LH side of : 左边窗户的 mm
F. 结果
输入完各个选项后点击“OK”即可 。与“”相同“”也是考虑会出现多种的外遮阳结构 。
3.3.4.4.4. 门模型建立
点击“Door 1”的下拉菜单,选择“ new Door(创建新门)”,将弹出下面Door (门特征)对话框:
A. 在Name 中键入新建的门名称
以便这个门模型的识别和以后的使用 。
B. 在“Gross Area(总面积)”中输入门的面积
根据实际设计数据输入 。
C. 在“Door U-Value(传热系数)”中输入门的传热系数
根据实际设计数据输入 。
于门的传热系数是直接输入的,数值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 在缺乏建筑资料的情况下建议将门视为墙体或窗户,这样可以利用墙和窗的建模工具得到其传热系数 , 较为方便可靠 。
D. 如果选择的是“Glass ”玻璃门
只要将“Glass ”中的“Glass Area(玻璃面积)”数值选择与“Door ”中的“Gross Area(总面积)”相同即可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E. “Glass ”玻璃门的其他参数输入
“Glass U-Value(传热系数)”: 根据实际设计数据输入 。
“Glass Shade-(遮阳系数)”: 根据实际设计数据输入 。
“Glass Shade All Day(全天遮阳)”: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输入 。
3.3.5. “Roofs, (屋顶和天窗)”输入
回到“(室内得热)”选项卡,完成该部分后,点击旁边的 “Roofs, (屋顶和天窗)” 出现如下图示对话框:
该选项卡中主要是确定屋顶的朝向与结构特征 。
3.3.5.1. “(朝向)”输入
在“(朝向)”的下拉菜单中有“H”一项,表示“(屋面水平)”,如果屋面有倾斜角度,可以选择其倾斜朝向,并输入相应的“Roof Slope deg”屋面倾斜角度;
其余输入方法与墙体及窗户部分基本一致 , 此不赘述 。
3.3.5.2. “Roof Gross Area(该朝向的屋顶暴露面积)”输入
在选定的朝向下,输入的有“Roof Gross Area”该朝向的屋顶暴露面积 。
3.3.5.3. “ (天窗数量)”的输入
在选定的朝向下,输入“ (天窗数量)” 。
3.3.5.4. “Roof 与”,屋顶与天窗模型的建立
同墙窗门的模型建立基本一致,此不赘述 。
3.3.6. “(室外空气渗透量)”输入
点击“(室外空气渗透量)” 出现如下图示对话框:
A. 夏季状态:一般夏季空调房间考虑室内正压,不考虑室外空气渗透到室内 。
B. 冬季状态:一般冬季采暖的房间则会考虑一定的渗透风量(0.5~1.0ACH,具体可根据规范或计算得到) 。
C. 如果实际不同 , 该渗透量主要考虑的是室外空气通过门窗边框渗透到室内及门窗开启时渗透到室内,直接输入渗透风量即可,或者输入渗透风量的换气次数 。
D. 后面的两个选择框询问的是是否只在风机停止后考虑渗透 。
【E-20 Crrrier 空调负荷计算软件使用手册】3.3.7. “(地板)”输入
点击“(地板)” 出现如下图示对话框:
3.3.7.1. “Floor Type(地板形式)”选择
“Floor Type(地板形式)”中有4个选项:
“Floor aboveSpace(位于空调区上方)”;
“Floor aboveSpace(位于非空调区上方)”;
“Slab Floor On Grade(于地面上)”;
“Slab Floor Below Grade(于地下)”;
根据实际设计情况选择 。
3.3.7.2. “Floor(地板)”其他参数输入A. 当输入“Floor aboveSpace(位于空调区上方)”选项时候
无需输入其他参数,如上图示 。
B. 当输入“Floor aboveSpace(位于非空调区上方)”选项时候
需输入以下六项参数,如下图示:
? “Floor Area(地板面积)”,可通过“Wall”提供的建模工具查到;
? “Total Floor U-value(地板总换热系数)” ,可通过“Wall”提供的建模工具查到;
? “ Space Max Temp(非空调区最高温度)”;
? “ at Space Max Temp(非空调区域达到最高温度时周围的环境温度)”;“ Space Min Temp(非空调区最低温度)”;
? “ at Space Min Temp(非空调区域达到最低温度时周围的环境温度)” 。
? 当4个温度被设定后,系统将默认一条曲线,即当环境温度随季节改变时,非空调区的温度亦成比例的遵循该曲线,以便得出不同季节时内维护机构的热损失 。
C. 当输入“Slab Floor On Grade(于地面上)”选项时候
需输入以下四项参数,如下图示:
? “Floor Area(地板面积)”,可通过“Wall”提供的建模工具查到;
? “Total Floor U-value(地板总换热系数)” , 可通过“Wall”提供的建模工具查到;
? “ (暴露部分的周长)”即房间外沿直接与外界接壤的部分的周长 , 主要是为了计算房间边缘敷设的绝热层考虑;
? “EdgeR-value(边缘绝缘层导热系数)”——可通过“Roof”提供的建模工具查到 。
D. 当输入“Slab Floor Below Grade(于地下)”选项时候
需输入以下六项参数,如下图示:
? “Floor Area(地板面积)”,可通过“Wall”提供的建模工具查到;
? “ (暴露部分的周长)”即房间外沿直接与外界接壤的部分的周长,主要是为了计算房间边缘敷设的绝热层考虑;
? “Total Floor U-value(地板总换热系数)” , 可通过“Wall”提供的建模工具查到;
? “Floor depth(地板厚度)”
? “WallR-value(墙保温系数-热阻)”;
? “Depth of Wall (墙保温厚度)”;
3.3.8. “(内隔断)”输入
点击“(内隔断)” 出现如下图示对话框:
3.3.8.1. “ (吊顶)”选项参数输入
? “Area(面积)”;
? “U-value(换热系数)”;
? “ Space Max Temp(非空调区最高温度)”;
? “ at Space Max Temp(非空调区域达到最高温度时周围的环境温度)
? “ Space Min Temp(非空调区最低温度)”;
? “ at Space Min Temp(非空调区域达到最低温度时周围的环境温度)” 。
? 以上数据输入方法与“Floor Type”中选择第二项“Floor aboveSpace(位于非空调区上方)”一致 。
3.3.8.2. “Wall (内墙)”选项参数输入
? “Area(面积)”;
? “U-value(换热系数)”;
? “ Space Max Temp(非空调区最高温度)”;
? “ at Space Max Temp(非空调区域达到最高温度时周围的环境温度)
? “ Space Min Temp(非空调区最低温度)”;
? “ at Space Min Temp(非空调区域达到最低温度时周围的环境温度)” 。
? 以上数据输入方法与“Floor Type”中选择第二项“Floor aboveSpace(位于非空调区上方)”一致 。
3.3.9. 其他
? 建立完成的空间模型可以通过复制的方法快速建立同类模型,方法是右键点击“” 。)
? 需要注意的是 , 时间表以及后面将用到的门窗模型都会被存入一开始就可看到的主目录第6项“ ”中,并可反复使用 。用户也可对其进行复制(在被选项上点击右键 选择“”),以便快速建立新模型 。
?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若该时间表或门窗模型被同时应用到其他房间模型或系统中,改变这个时间表或门窗模型内的数值都将影响到他们在其他地方的应用 。
? 建议:在开始做一个工程的计算时,首先在 中将时间表、维护结构参数都输入后,再开始依次输入,,,中的各项参数和内容 。
4. 选择并确定建筑使用空调系统(详细描述)
点击“(系统)”出现如下图示对话框:
4.1. 在“(系统)”中有如下所示5项选项卡:
“(概况)”;
“ (系统组成)”;
“Zone (区域组成)”;
“ Data(计算数据)”;
“(设备)”
4.2. “(概况)”各项参数输入:4.2.1. AirName(系统名称)4.2.2.Type(设备形式)
共有“(不确定)”;“Units(组合式屋顶设备)”;“Units(组合式立式设备)”;“Split AirUnits(分体空调机组);“ Water AirUnits(水冷式空气处理机组)”及“ Units(末端设备 , 如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就选用该项)”,共六个选项,根据设计要求选择设备形式 。
4.2.3. AirType(空气系统形式):
共有
注意:
A. 如果在 Type(设备形式)中选择 Units(末端设备,如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就选用该项)”:
在下面的“AirType”的下拉菜单中会出现“ DX Fan Coil(很少用到)”、“Split DX Fan Coil(很少用到)”;
B. 如果在 Type(设备形式)中选择“WaterHeat Pump(水源热泵)”、“2-Pipe Fan Coil(两管制风机盘管)”及“4-Pipe Fan Coil(四管制风机盘管)”:
在下面的“AirType”的下拉菜单中会出现“ DX Fan Coil(很少用到)”;“Split DX Fan Coil(很少用到)”;“WaterHeat Pump(水源热泵)”;“Heat Pump(地下水源热泵)”;“Heat Pump(地源热泵)”;“2-Pipe Fan Coil(两管制风机盘管)”及“4-Pipe Fan Coil(四管制风机盘管)”,需要按照设计人员的设计意图进行选择 。
即若选择的“ Type”不同,在“AirType”的下拉菜单中会出现不同的选项 。
C. 如果在 Type(设备形式)中选择“ Water AirUnits(水冷式空气处理机组)”:
在下面的“AirType”的下拉菜单中会出现 “CAV- Zone(定风量——单个区域)”;“CAV- (定风量——末端带再热器)”;“CAV-2-Deck (定风量——双层多区域)”;“CAV-3-Deck (定风量——三层多区域)” , “CAV-Dual Duct(定风量——双风道)”及“VAV”等选项 。
4.2.4. “ of Zone(区域数量)”
指设计人员按房间功能或要求不同将一些房间划分到同一个分区 , 另一些房间划分到其它分区 , 这些分区的数量,设计员应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 。具体的分区将在之后的“Zone ”选项卡中进行 。
4.2.5. “(通风)”
?Type(设备形式)中选择“ Units”项后,选项卡上才会跳出该选项,即“(通风)” 。
? 该选项下有两个子选项:
“ (直引新风)”——新风不经任何处理直接引入室内;
“(普通通风系统)”——处理或未做处理的新风由风机及风管引入室内 。视情况选择 。
4.3. “ (系统组成)”各项参数输入:
点击“ (系统组成)”出现如下图示对话框:
4.3.1. 如果在4.2中 Type(设备形式)中选择“ Units”项,该项不会出现4.3.2. 左边的选项栏中选项卡:
A. 4.2中选择的“ Type”不同,则在“Vent”选项卡左边出现不同的选项卡 。如下:
Air(新风控制);
(节约装置);
Vent. (热回收);
Coil(预冷段);
Coil(预热段);
(加湿);
(减湿);
(集中供冷);
(集中供热);
fan(送风机);
fan(回风机);
Coil(冷却盘管);
Coil(加热盘管);
Vent Fan(新风机);
Duct (风管系统);
Fan(排风机);
B. 已标记“√”的选项是系统默认空调系统必需的设备,其余部分是可选项 。
C. 点击左边上面的每一个选项,右边都会出现一个新的对话框,要求填入相应的设备参数 。
D. 点击左边的 Air(新风控制),右边出现的对话框如下:
? “(定新风量)”,出现:
“(按设计时间定新风量)”及“(通过CO2探测器控制新风量)”三个选项 。
? “(确定新风量的依据)” 出现:
“Sum of space OA (系统新风量等于各房间新风量之合)”——该方案适用于定风量系统;“
Std 62-2001( Ratein6.1 of the )”——适用于多房间或VAV系统 。
如果在前面的设备选型时选用的是VAV空调系统,则下拉菜单中还会多一项“ Std 62-2001(max only)”该项只适用于VAV系统,其与“ Std 62-2001”比较,不同点在于前者计算时只考虑所有VAV Box开度到最大时的新风量 。
注意:如使用 Std,则软件在计算新风量时,会使用一个公式对该系统的新风比进行校正计算,即最后计算结果中的新风量并非space中输入的新风量的简单叠加 。该公式在该软件的帮助(该页右下角的Help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上都可以找到) 。
? “BaseRate”——最小新风量;
? “Unocc.”——房间无人时新风阀的控制 。当“Unocc.”选择“”即关闭新风阀时 , 无人状态下房间通风系统
? “ Leak Rate”——新风阀漏风量 。运行时的漏风量 , 以新风量的百分比表示 。
? “ CO2 (最小二氧化碳差值)”、
? “ CO2 (最大二氧化碳差值)”、
? “ Air CO2 Level(室外空气二氧化碳浓度)”,
? 英文说明书建议设计人员在缺乏具体大气资料的情况下使用默认的CO2浓度 。
E. 点击左边的Vent (热回收),右边出现的对话框如下:
需要输入热回收机组的效率(一般为 60~70%)和功率 , 以及热回收的月份 。
F. 点击左边第二个标记“√”的选项“Vent. Fan”新风机,右边出现的对话框如下:
在“ Fan(新风机)”选项里有“Fan Type(风机形式)”一项,其下拉菜单内有如“with (带风阀的叶片前倾式风机)”等风机类型供设计员选择;“(配置)”选项的下拉菜单内建议选用“Total (静压)”一项,在其旁边的空白内填写其静压数值;
“ ”项要填入风机总效率 , 设计员按要求自行填写 。
G. 点击左边的“Duct (风管系统)” , 右边出现的对话框如下:
其中并没有太多要填写的东西,大多数都是默认值,只有在设计人员考虑使用天花回风时需要考虑“Wall Heat Gain to (墙壁传热)”,“Roof Heat Gain to (屋顶传热)”及“ Heat Gain to (照明传热)”三个因素,对于墙体或屋顶的传热量,是按天花内外墙所占面积占外墙或屋顶总面积的百分比计算的;而照明散热根据灯具安装方式的不同系统推荐了不同的百分比 , 当灯具安装采用天花嵌入无回风形式时,建议散入天花内的照明负荷为总负荷的30~40%;当灯具安装采用天花嵌入有回风形式时 , 建议散入天花内的照明负荷为总负荷的40~50%;吊装灯具不考虑在上述情况内 。所有选项完成后点击“OK”,开始下一步 。
4.4. “Zone ”(系统数量)”各项参数输入:
点击“Zone ”(系统数量)”出现如下图示对话框:
4.4.1. 左边的选项栏中选项卡:
左边共有“(房间)”、“(温度调节器)”、“ Data(常规参数)”及“ (末端设备)”4个选项 。
每个选项卡对应右边不同的选项卡
4.4.2. “”选项卡中各项参数取值:
单击“” , 对话框如下:
可以看到选项卡的右边有一“Space (房间分配)”选项,其中有“”和“Zone”两个列表 。
“”中列出的是之间建立的所有房间模型;“Zone”通常会有几个,以“Zone1”、“Zone2”…表示 。列表的数量是跟据设计员之前在“”选项卡中确定的分区数决定的 , 使用者可以通过其下的“<Prev”和“Next>”键翻页 。
注意:Zone的划分标准是根据一个空调系统中各个房间的温湿度和换气次数的不同要求 , 通常一个系统中有多个zone的情况是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或变风量系统等等 , 全空气定风量系统一般只需要一个zone即可 。这里是实现不同功能房间分区的一步 , 操作方法是先单击“”列表里所要的房间名称(如果需要选择多个可以使用键盘的“Shift”或“Ctrl”键) , 点击旁边的“Add”键添加到当前的“Zone”中 。如果要移除误选入“Zone”的房间,只要单击该房间名称,再单击“”键即可 。(注:同一房间可以反复选入同一个或多个分区,即可方便有标准房间不必反复建模的情况,此时在“Zone”列表添加的房间名称旁会显示反复录入的次数 。)
4.4.3. “”选项卡中各项参数取值:
点击“”选项后 , 对话框如下
在“ and Zone Data(温控及空调区域参数)”选项下,若第一个子选项 “All zone T stats set the same”前标记“√”即认为所有分区室内温度参数一致,则对下面的要求填写的部分系统只要求输入一次;
若去掉标记“√”,则系统认为各分区室内参数要求不同,每个分区都必须单独输入数据linux查看当前系统负载信息,可以通过“Zone Name”旁的下拉菜单选择各个分区 。
“ T-stat ”和“ T-stat ”分别表示制冷及制热条件下室内的设计温度;“occ.”表示有人在室内情况,“unocc.”表示无人员情况 。
“T-statRange”表示允许的室内温度波动范围 。注意:例如输入温度波动范围为2K,夏季温度 T-statocc.为24℃,冬季温度 T-statocc. 为18℃ , 则表表示夏季设计温度范围为22~24℃ , 冬季设计温度范围为18~20℃,即 T-statocc.中输入的是夏季温度波动的上限值,T-statocc中输入的是冬季温度波动的下限值
“ ”为差异因素 , 系统在设计盘管负荷时考虑如会议室这样的房间 , 一天中人员及照明负荷不可能总处于最大值,而是在不同时间段各异的 。输入100%,表示不考虑该因素,计算盘管负荷时只按已建立的建筑空间模型中确定的人员及照明时间表计算;输入0%,表示人员全部离开、灯具全部熄灭 。(根据英文说明书,在空间建模中建立的人员和照明的时间表将直接作为计算室内送风量的依据;而当计算盘管负荷时,系统会在原时间表的基础上考虑差异因素,即假设时间表上15时显示屋内的人员比例为最大人数的80%,考虑差异因素70% , 则系统得到的实际人员比例为56% 。)
“(直接排风量)”及“Fan KW(排风机功率)”在有排风机情况下需要填写 。注意:如果大于前面环节中定义的新风量 , 则软件会默认该排风量为新风量,因此一般情况下不建议填写此项内容,除非该房间的排风由特殊要求 。
在“ Data(共享数据)”选项下有一个“ (温控时间表)”,点击右边的下拉菜单,选择“ new ” 。新建的时间表目的是为了表示空调房间学要供应空调的时间 , 其方法与之前建立照明和人员的时间表都基本相同,只是在对话框弹出后选择“ Type(时间表形式)”时,应取第二个“Fan/” 。可以看到在“ ”选项卡中的柱状图横轴依然按时间分布,但纵轴只有“Occ(使用)”和“Unoc(不使用)”两个刻度,用以表示在该时刻空调系统使用与否 。(注:1.某一时刻是否使用空调与之前建立的照明、设备、人员时间表并不冲突;2.该时间表属于共享数据,即一旦建立该时间表,其将在所有区域中被应用 。)注意:这个时间表很重要,其余所有的时间表都应该在此时间表的范围之内linux查看当前系统负载信息 , 因为这个表代表制冷主机的运行时间 。
“ (无人员时间空调)”是否采用 。“(采用)”,“Not (不采用)” 。
4.4.4. “ (末端设备)”选项卡中各项参数取值:
点击“ (末端设备)” 选项后,对话框如下
“All zones are the same”之前若标记为“√”,表示所有空调分区的末端设备参数均一致,“Zone”选项显示为All Zones,否则系统认为每个分区的选用的末端设备或者换气次数有所不同;
“ Type(末端形式)”的下拉菜单中Fan Coil是唯一选项;
“ (最小送风量)”按单位不同有4种表达方式,ACH表示换气次数,注意:该项数值的输入将直接影响计算结果的总送风量,软件将比较由冷负荷和送风温差所得出的送风量和满足该数值的总送风量,取较大值;剩下的两项分别是末端设备风机的静压及总效率 。例题中考虑使用的是中速普通风机盘管,风机静压取30~50Pa 。
选项卡“ Data”中,大部分选项都是默认的 。点击后首先进入“ (系统定量)” , 右下方有两个子项“(循环水指标)”——冷冻水供回水温差( Water Delta-T)/热水供回水温差(Hot Water Delta-T),以“K”开尔文单位表示;“ (安全系数)”——显热( ) , 潜热( )及(冷负荷),以百分比表示,一般都取10% 。
再看“ Data”选项 , 其要求输入的是末端设备的常规数据 , 如“ Coil(冷却盘管)”的“Temp.(设计送风温度)”,“Coil(盘管旁通系数)”、“ (冷源)”和“(使用月)” 。在“”中默认盘管全年使用,写有各月份大写字母的键钮全部被按下 , 若使用者只要求个别月份使用盘管,则单击不需要的月份名,使键钮跳起即可 。“ Coil(加热盘管)”下的子选项与上面基本相同,此不赘述 。最后一项“Fan (风机控制)”要求在“Fan (周期性开启风机)”和“Fan On(风机保持开启)”中做选择,区别在于前者通过一段时间内有间歇的开启末端设备风机供冷或制热,以满足室内温度要求,后者则是保持风机开启状态 , 通过调节进入末端盘管的水量或水温来满足室内温度要求的 。
“ Data”选项的对话框
选中“Zone (确定分区风量)”选项 , 其右边的“ZoneData”选项下方有“Zone(各区风量确定方法)”和“Space(各房间风量确定方法)”两个选项 。需要解释的是,由于软件提供“-(计算机生成)”完成风量计算,在这个前提下,系统需要明确设计人员的设计意图 。在计算送风量时,“Zone”和“Space”作为计算依据是同时被考虑到的两个原则 。根据英文版说明书,在计算送风量时有4种计算方法:
1.空调分区风量:按该空调分区出现最大显热负荷时所需的风量计算(Peak ZoneLoad) 。
房间风量:当空调分区出现最大显热负荷时,各房间风量按此时各房间显热负荷计算( Space Loads) 。
2.空调分区风量:按该空调分区出现最大显热负荷时所需的风量计算(Peak ZoneLoad) 。
房间风量:按各房间出现最大显热负荷时所需的风量计算( Peak Space Loads) 。若分区内的房间不是同时出现最大显热负荷,则该风量势必大于其空调分区风量 , 并导致风管系统设计过大 。(?说明书中只提到二者风量将分别计算,究竟采用哪个的计算结果并没有明确说明,这种情况下建议使用第四种计算方案 。)
3. 空调分区风量:按该空调分区出现最大显热负荷时所需的风量计算(Peak ZoneLoad) 。
房间风量:按各房间所占面积平均分配空调分区出现最大显热负荷时的风量 。(Zone CFM/sqft or L/s/sqm)
4. 空调分区风量:为各空调房间送风量之和 。(Sum of SpaceRates) 。
房间风量:按各房间出现最大显热负荷时所需的风量计算( Peak Space Loads) 。
此外,若在“Zone ”选项下没有选择“-(计算机生成)”而是选择“User-(用户自定义)” , 则用户还需自己计算各区的风量并填入右边生成的表格中 。
选项卡“”,在之前的“”选项卡中若选择的“ Type”为“ Units”或“ Water AirUnits” , 则无需填写任何参数 。点击“OK”,整个系统的建立过程就完成了,此时将重新回到最初要建立系统时的画面,以便新建第二个系统 。
现在已可以预览或打印系统报告,查看方法是右键点击所要选择的系统 , 再点击“Print/ViewData(打印/预览设计参数)” 。之后会跳出“”对话框,在需要的栏目后标记“√”,点击“”键即可查看 。推荐选择的有“(系统计算汇总)”,“Zone(空调区计算汇总)” , “(通风量计算汇总)”,“ Load (系统负荷汇总)”及“ AirLoads(系统逐时负荷)”(只选择Graph“曲线图”,时间由“July”到“” 。)
“”对话框
中可以看到空调系统的总冷负荷和总热负荷(当空调系统为风机盘管加新风时,其中的负荷值仅为新风负荷,不包括其它负荷,其他负荷可以在zone中查得)、蒸汽加湿量、总送风量和新风量等 。另外计算结果中会给出dew point(露点温度) , 请核对此数据和已经输入的送风温度 , 送风温度应高于计算表中的露点温度,否则需要调整输入的空调送风温度 。
Zone中可以看到各个房间的显冷负荷和显热负荷,以及送风量等
中可以看到各个房间的总送风量、新风量、新风比等 。有时候,全空气系统可能会有几种新风量的要求,取其中的最大值,比如同时满足人员新风量和10%新风比的新风量,那么比较好的做法是先输入人员新风量(在选项卡的第一页),根据该风量表的计算结果,如果小于10%的新风笔,则需要在选项卡中修改新风需求量 , 由**l/per.s改成**% ofair.
Space Load 中可以看到各个房间的除新风负荷外的其他各项负荷,包括窗墙得热负荷、人员散热负荷等 。
Loads 中有两张表,一张是逐时负荷数值表,另一张是逐时负荷曲线图 。如果是风机盘管加新风,则会有两项负荷 Load(新风负荷)和 Load(末端负荷),两项叠加才是总冷负荷 。另外如果有加湿,则数值表中全年12个月都会有 load,代表加湿所消耗的热量 。请注意,如果中冬季的逐时气温为软件默认值 , 则会发现该表中冬季的负荷值还是冷负荷,而且还不小,原因在前面介绍中有提到 。如果想要冬季的逐时负荷也是对应正常温度下的热负荷,则需要自行修改中冬季的逐时温度为冬季干湿球温度 , 则可以得到理想的冬季热负荷曲线 。
浏览完报告需要返回软件的编辑状态时 , 直接点击工具栏最右边的“×”退出即可 。
步骤六、选择制冷机组及锅炉 。
单击左边“”图标,再双击“NewPlant” , 会跳出“Plant (机组特性)”对话框 。在“”选项卡中键入设备名称,并在“Plant Type(机组形式)”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合适的机组 。本例选用“Water Plant(普通冷水机组)” 。
在“”选项卡中,将机组负责的系统添加即可 。方法与前面将房间添加到空调分区一致,同时系统亦支持反复添加功能 。
除了冷水机组外,锅炉模型也可以相同方式创建 , 创建的模型连同冷水机组模型及之前建立的窗门模型等保存在工程数据库中 。
中可以输出三种表格,总冷负荷表,总热负荷表,冷负荷逐时表 。用于确定主机的制冷量或供热量 。
得到报告的方法与查看系统报告一样,需要解释的是,该软件只提供制冷工况下建筑的逐时负荷,而不提供供热工况下的逐时负荷,计算时只考虑系统的最大冷负荷 。
以上仅为HAP基本的操作说明,对报告部分的分析以及其他设备条件下的操作方法没能做阐述,更详细和完整的使用方法还请参见原版英文说明书 。请注意:在每一个输入界面中的右下角都有一个help(帮助)按钮 , 如果对该界面的内容有任何疑问,按下help可以查到该界面的英文版详细解释和说明 。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 ?oppor9s可以遥控空调吗
- ?单冷空调和冷暖空调有什么区别
- 空调扇耗电量大吗
- aux空调是什么牌子
- 解决空调滴水小妙招
- 变频空调和定频空调的区别
- 分享2个空调清洗方法 ?空调怎么拆开清洗
- 格力空调故障代码h4是什么原因
- 海尔空调使用说明书
- 为什么要清洗空调,不清洗的危害 空调不清洗有什么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