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名食拉肠的由来

【广州名食拉肠的由来】“猪肠粉”是一种什么样的食品呢?
“猪肠粉”是将粳米磨成的浆浇在垫有白布、样子像抽屉的木格上隔水急火蒸熟再卷成圆条形的食品 。由于这种食品形似猪的大肠,故名 。
“猪肠粉”是预制食品,一般是切成小段加上少许虾米熥热并拌上猪油、豉油而吃 。
由于它具有燘软嫩滑的特色 , 故深得广州人的喜爱 。
顺带一说的是 , 在广州还有一种稻米食品与“猪肠粉”相类似,它叫作“沙河粉” 。
不过,乍看“猪肠粉”与“沙河粉”都是利用稻米米浆蒸制而成,它们却有着众多不同之处 。
第一是它们对水质的要求不同,“沙河粉”对水质的要求颇高,必须是采用白云山流经沙河段的溪水制作,这亦是它得名的原因;而“猪肠粉”对水质的要求不高 , 无论是井水、溪水,又或是一般的自来水都可用于制作 。
第二是它们使用的稻米品种不同 , “沙河粉”是采用籼米,并且还加有籼米饭粉(晒饭粉),不仅具有米香,还具有阳光的气味;而“猪肠粉”则单纯采用粳米 , 只具米香 。第三是它们的加工形状不同,“沙河粉”是蒸熟后折叠切成宽片;而“猪肠粉”是蒸熟后折卷成圆条 。第四是它们的厚薄不同,“沙河粉”约1.5厘米厚;而“猪肠粉”约3厘米厚 。第五是它们的口感不同,“沙河粉”是质脆爽滑;而“猪肠粉”则是燘软嫩滑 。第六是加热方法不同,尽管两者都是利用隔水蒸成预制品,但“沙河粉”再加热的方法是既可炒,又可渌,甚至还可扒;而“猪肠粉”通常只会是熥(近年多了个“啫啫”) 。
大概在民国时期(1911-1949年) , 广州泮塘有一家叫“酌荷仙馆”的食肆立志创新,该店的黄姓老板另辟蹊径,一改以往“猪肠粉”预制售卖的方式,实行现制现卖,这给“猪肠粉”这种古老食品崭新面貌 。
新旧“猪肠粉”有什么不同呢?
除了一个是现制现卖以及一个是预制售卖之外,新旧的“猪肠粉”至少有四点不同 。
第一是两者所使用的稻米不同 , 现制现卖的“猪肠粉”用的是籼米;而预制售卖的“猪肠粉”用的是粳米 。第二是两者的厚薄不同,现制现卖的“猪肠粉”薄而起绉;预制售卖的“猪肠粉”厚而成片 。第三是现制现卖的“猪肠粉”的肉馅是裹在里头;而预制售卖的“猪肠粉”的馅料是扒在面上 。第四是质感不同 , 现制现卖的“猪肠粉”以爽滑为特色;而预制售卖的“猪肠粉”则以燘滑为特色 。
人们在品尝两者趣味的时候,不禁发现用同一名字去称呼有点不合适 , 于是 , 便将预制售卖的称为“猪肠粉”,将现制现卖的称为“肠粉” 。
然而,这种称法亦有不妥,很容易被人误认为是“猪肠粉”的简称 。
有鉴于此 , 人们就用操作方法——“拉肠”去称呼 。
中国十四年抗战期间,“拉肠”这种食品一度在战乱的广州消声匿影,直到抗日战争胜利之后才被广州最豪华的酒店——爱群大厦重新发掘出来,并因此成为粤式的著名点心 。
“拉肠”被爱群大厦发掘出来之后又被一间叫“万昌”的茶楼进行改革,该茶楼将米浆浇在用网格承托的白布上蒸制 , 由于新法可令米浆成熟加快并且便于挥发水分,故使“拉肠”变得更为清爽韧滑 。
紧接着,用于蒸制“拉肠”的炊具出现了多种款式,即“层叠式拉肠炉”“掀盖式拉肠炉”和“隧道式拉肠炉”等,又因“层叠式拉肠炉”效率高、占地少而广被应用 。
自此,“拉肠”成为了广州人引以为傲的食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