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信不是坏事,过度自信则是自我认识偏差,警惕“自信错觉”

博文的父母给他起这一名字就是希望孩子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博学多才 。所以从小就十分重视早期教育 , 常常给他买《十万个为什么》、《海底两万里》等等科普知识读物 。
博文也不负众望,在同龄孩子里 , 就他最爱看书 。每当家庭聚会的时候,博文的爸爸都会让博文出来说一说最近读了什么书,博文这回说的是《三国演义》 , 大家让他来一段,他便胸有成竹地说起了“武松打虎”的故事,获得了大家的称赞 。
刚上幼儿园表弟小旭开心地说:“表哥好厉害,你能跟我一起读书吗 ?”没成想,博文看了一眼表弟的童话书 , 鄙夷地说“这书太幼稚了 , 你才认识这么点字?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就能背《三字经》了 。”
听了表哥的话,小旭委屈极了,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博文的父母也面面厮觑:孩子怎么变得这么骄傲自满、看不起人,或许是教育方式出了问题?
家长对孩子过度夸赞,相信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在一些人看来,这是家长“爱”的体现 。然而实际上,从结果来看 , 这种行为往往会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 正如王星所预言的那样,孩子容易吃大亏 。其实有的时候,孩子自我感良好,或者眼高手低,也会由其他的因素造成 。
01孩子为什么自我感觉良好?
1)过多的外部肯定
孩子容易自我感觉良好,是因为平时受到了父母过多的肯定 , 甚至是比较夸张的赞扬,久而久之,就会潜移默化地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以为自己什么事都能胜任 。
2)对自己的能力认识不足
还有很多孩子 , 对自己的能力缺乏足够的认识 。这其实不奇怪,不是有种说法“初生牛犊不怕虎”,说是刚刚生下来的小牛,往往连老虎都不怕,这其实就是因为它缺乏对自身能力的认识,倘若小牛知道自己的能力远不如老虎,又怎么可能不害怕呢?
3)没有吃过亏
这也是导致很多孩子自我感觉良好的一个重要原因 。现在的很多孩子 , 被保护的太好了,极少遇到挫折 。而缺乏挫折的历练,就容易让孩子对各种事情的后果预估不足,因为他们没有吃过亏,不知道一旦吃亏,会带来多大的损失和痛苦 。
孩子自我感觉良好不算坏事,这也自信的一种表现 。但是太过于自我感觉良好,就会变得过度自信、眼高手低 , 而这对于孩子来说,容易因此吃大亏 。
02孩子过度自信有哪些危害?
?变得眼高手低
一个眼高手低的人,常常会遭到别人的鄙视,因为他们成事不足,却败事有余要如何培养孩子自信心,故而没有人愿意与他们合作 。而自我感觉良好的孩子,就极容易变得眼高手低,因为他们以为自己很能干 , 也对后果认识不足,故而常常会去尝试超过自身能力的任务并最终失败,这在别人的眼中 , 就是典型的眼高手低了 。

孩子自信不是坏事,过度自信则是自我认识偏差,警惕“自信错觉”

文章插图
孩子自信不是坏事,过度自信则是自我认识偏差,警惕“自信错觉”

文章插图
?不利于能力的提高
由于过度自信的孩子常常会高看自己的能力,所以也很容易自满,觉得自己已经很行了,于是就不再努力,从而失去了提升能力的机会 。
?容易吃大亏
过度自信的人,往往更容易吃大亏 。因为他们会高估自己的实力,常常觉得自己能成功,从而低估很多潜在的危害 。然而一旦他们真地去尝试,就会让他们的实力真实地暴露出来,同时受到因为失败而带来的巨大伤害 。而这种伤害,往往是非常大的 。
可以看出,过度的自信,对于孩子来说,可不是什么大好事 , 所以父母应该想办法帮助他们纠正过来 , 让他们对自己有更清醒的认知 , 那具体应该如何去做呢?
03如何打破孩子的“自信错觉”?
?不要过分地肯定孩子
当孩子取得成就的时候,父母要以平常心对待 , 不要过度地夸赞,而应该理性称赞 。也可以在称赞的同时,引导孩子分析自己取得成就的原因 , 以及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这样就能够避免孩子过度自信要如何培养孩子自信心,同时也更有助于实现进步 。
?指出孩子的不足
当孩子失败或者犯错的时候 , 应该及时地指出他的不足 。当然了,父母应该心平气和地指出来,而不应加入太多的情绪 , 否则会招来孩子的反感 。只有及时指出孩子的不足,才能够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 , 从而避免出现自我感觉良好 。
?用案例对孩子进行教育
当发现孩子出现过度自信的苗头的时候,父母可以多给他们说一些负面的案例,从而让他们认识到教训 。当然了 , 也可以说一些谦虚的正面案例 , 以引导他们由过度自信转向谦虚,从而提升他们的品质 。
过度自信固然不好,但有的时候,孩子过分地谦虚 , 也是一件坏事 。因此家长在对过度自信的孩子进行纠正的时候,切忌矫枉过正,让他们变得过分谦虚,甚至产生自卑感,如果是那样的话,就容易对孩子产生另一些危害了 。
?你的孩子有没有自我感觉良好的情况?如果有的话,你觉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欢迎大家分享自己的看法 。
————————————
教您最有效的育儿方法 , 让您不再因儿童成长问题而烦恼!
【孩子自信不是坏事,过度自信则是自我认识偏差,警惕“自信错觉”】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