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8万高校毕业生如何应对就业挑战?5问中国就业研究所毛宇飞

2023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 。春招即将来临,如何保障高校毕业生就业?近日,教育部等七部门发布“国聘行动”相关通知,明确面向2023届普通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集中发布优质就业岗位 。不得将毕业院校、国外学习经历、学习方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本单位实习期限等作为限制性条件 。
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在近期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透露,202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总量压力仍然存在,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 , 但随着经济好转,就业需求扩大 , 岗位会相应增加,就业形势有望总体改善 。
一问:疫情防控调整后就业会好转吗?
下半年就业形势有望改善
春季可能出现摩擦性失业
2023届毕业生赵华在去年秋招中没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学习金融专业的他在银行招聘网申环节多次失利,他希望今年春招能找到满意的工作 。
中国就业研究所发布的《2022年四季度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景气报告》显示 , 去年在疫情冲击、供给攀升等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景气指数持续处于低位 。
分企业看,大型、中型企业招聘需求同比下降 , 小型、微型企业需求上升,外商独资企业就业景气下降,国有企业就业竞争较激烈 。从供给端看 , 不同届别高校毕业生求职人数变动具有周期性特征 。去年1月以来,2022届毕业生人数逐渐增多,3至6月处于高位,进入7月后人数逐渐下降 。2023届毕业生进入求职市?。?人数在10月达到最高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研究员毛宇飞表示,今年春季尽管经济好转释放一定岗位,但工作搜寻需要一定周期、市场信息不对称和政策效应滞后等 , 仍可能出现一定“摩擦性失业” 。下半年,政策促进效应将更明显,随着消费规模、经济增长趋势进一步向好,会释放较多岗位,促进就业形势改善 。
二问:哪些岗位易就业?
互联网、金融等行业
有望释放高质量岗位
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表示,随着疫情防控优化措施逐步落实,将带动用工需求逐步恢复扩大 。毛宇飞认为,年初,随着疫情防控调整、稳经济系列政策持续发力,交通运输、旅游、餐饮等生活服务业率先恢复 , 在扩大消费规模、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 , 也提供了较多岗位 。
“高校毕业生属于就业市场中高人力资本群体,对现代服务业和新兴制造业更青睐 。”他指出,在政策利好、市场需求等作用下,这些行业也在逐渐复苏 。特别是互联网、金融、房地产、通信电信、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行业提供了大量高质量岗位,是吸纳毕业生就业主力 。
在他看来,稳就业前提是稳经济、促增长、强信心 。为应对较大的毕业生供给规模 , 一是进一步扩大消费规模、促进实体经济复苏,激发中小企业活力,积极发掘新的就业增长点;二是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现代服务、先进制造等行业创造高质量岗位,吸纳就业能力;三是鼓励毕业生提高就业技能 , 转变固有观念,迎合国家战略导向等,做好长期职业生涯规划 。
三问:“学的越多 , 就业率反而低”?
专家认为该说法相对片面
高学历就业质量相对较高
教育部数据显示 , 全国高职院校过去3年累计扩招413.3万人,中职和高职就业率都在90%以上,高于普通高校平均值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朱民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现在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低于大专毕业生就业率 , 大专毕业生就业率低于中专和高中生就业率,呈现出一种学得多,就业率反而低的态势 。”
毛宇飞认为,这种说法相对片面 。当前中职、高职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较高,主要是这些院校以实践能力、专业技能培养为导向,会与用人单位定向合作输送毕业生 , 迎合了部分制造业和生活服务业对技能劳动者的用人需求 。
此外,与本科院校学生相比,中职、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预期和保留工资均较低,毕业后更容易实现就业 。“尽管较高学历人群,工作搜寻周期相对较长,但收入水平、工作稳定性、社会保障、职业发展等就业质量相对较高 。”
采访人员发现,即便中职、高职毕业生就业率较高,但对学生及家长的吸引力相对并不强 。
“要解决结构性矛盾,要提高中职、高职等技能劳动者就业质量 , 鼓励用人单位通过增加薪资待遇、改善工作环境、健全职业通道、完善社会保障等渠道,提高就业竞争力和吸引力” 。毛宇飞还表示,要强化校企合作 , 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见习机会,以增加就业“硬技能”和“软技能” 。
四问:名校本科生升学率远超签约就业率?
毕业生规模较大导致
【1158万高校毕业生如何应对就业挑战?5问中国就业研究所毛宇飞】目前就业竞争较激烈
近期,部分双一流高校发布2022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本科生升学占毕业去向落实率约七八成 。比如 , 清华本科生毕业去向落实率96.9%,其中,深造79.6% , 就业17.3%,未就业3.1% 。中国政法大学本科毕业生2088人,签约就业163人 , 继续深造1547人,占毕业去向落实总数的82.64% 。
“高校毕业生升学只能算作一种毕业落实去向,不属于统计局就业率的计算范畴 。”毛宇飞表示 , 双一流等高校以研究型大学为主,学生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下也产生了继续深造的兴趣 。
他同时表示,当前毕业生规模较大导致就业竞争激烈,用人单位限定学历要求并通过这种“信号”进行筛选,使得大学生更注重学历而非就业技能提升 。
“如果找不到工作,计划再考一年研 。”丁佳是在京高校本科应届毕业生 , 在秋招面试中不尽人意 。在她看来,许多应聘者都具有研究生学历 。如果就业不顺利 , 她将考虑深造 。
毛宇飞分析,当前毕业生就业仍面临挑战,比如供给侧持续承压,今年高校毕业生规模再创新高,加之往年未就业学生和留学归国毕业生,与有限岗位需求形成矛盾 。结构性矛盾明显,普通工厂“招工难”和毕业生“就业难”并存 , 东部和中西部之间、新经济行业与传统行业之间、白领与蓝领职业之间的结构矛盾仍明显 。
“就业压力向高学历传递 。以往就业难主要集中在专科或本科阶段,随着扩招、考研规模增加,企业招聘门槛相应提高 , 就业压力向上传递 。”他还指出 , 毕业生求稳心态加剧,疫情发生以来,毕业生择业普遍追求稳定工作 , 使得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等“体制内”工作竞争愈发激烈 。
五问:应届毕业生如何备战春招?
强化自身就业技能
关注新就业形态等
去年11月 , 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各高校千方百计促进市场化就业,深入开展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行动 , 全面推广使用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
如何把握春招?毛宇飞认为,随着实体经济复苏,企业岗位将增多 。此次春招除网络招聘外 , 有更多校园宣讲会、线下招聘等活动 , 能提高匹配效率 。但今年毕业生规模较大,预计毕业季前后将形成一定供给压力,需精准发布求职信息、积极拓展多元就业渠道 。
他认为,高校毕业生 , 一是要强化就业技能,精心打磨简历,积极准备各类企事业单位求职和面试;二是转变就业观念 , 不要只关注眼前利益得失,要做好长期职业生涯规划,将就业与国家战略、市场需求、行业前景、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等相结合;三是积极关注平台经济、新就业形态等领域,结合知识技能优势 , 实现高质量就业 。(文中赵华、丁佳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