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缺少陪伴的孩子最后都咋样了?


那些缺少陪伴的孩子最后都咋样了?

----那些缺少陪伴的孩子最后都咋样了?//---- http:// //

所有的早期教育都在强调 , 0-6岁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重要时期 。

为何呢?因为6岁前 , 特别是0-3岁的孩子 , 判断力和耐受力差 , 心理比较脆弱 。

且他们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 , 会让他们把身边发生的所有事 , 都归结到自己身上 , 比如:

父母陪伴自己少 , 那也许是自己不可爱 , 不值得他们陪吧!

父母争吵不断 , 应该是我太不听话 , 拖累到他们了吧!

妈妈怎么好像不太高兴、板着一张脸呢 , 我是不是哪里又做错了?

所以 , 不是我们跟孩子在一起就叫陪伴了 。 高质量陪还需要有技巧 , 能够读懂孩子的心理需求 , 并给以恰当的回应 , 如此才能够帮助孩子真正建立安全感 , 并为孩子未来走向外部世界储备足够的心理资源 。


那些缺少陪伴的孩子最后都咋样了?

----那些缺少陪伴的孩子最后都咋样了?//---- http:// //

高质量的陪伴 , 所陪的对象 , 是一个完整的、鲜活的孩子 。 即要接纳孩子本来的样子 , 而非夹杂太多个人评判 。

我的一位朋友 , 她早年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 到五岁才被父母接到自己身边 。 她母亲发现了这个小姑娘身上有诸多“问题” , 于是施以各种批评指责 , 甚至是责骂与羞辱 。 这位母亲的初衷竟也是“为了孩子好” , “担心孩子长歪”了 。

后来长大后 , 我的这位朋友感慨道:

跟父母一起生活的那些年是我最痛苦的日子 。 就好像是 , 无可奈何又无法自拔地在漩涡中打转 。 所幸 , 我没有放弃自己 , 竟然活了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