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路上好爸妈』想让宝宝遵守规则,父母要先这样做
本文原始标题是:想让宝宝遵守规则 , 父母要先这样做
规则本身就是一种秩序 , 让人感到安全、安定 。
在有规则的家庭中 , 宝宝和父母都会知道什么可以做 , 什么不可以 , 感到公平 , 权益得到尊重 , 让相处变得和谐、让生活变得井然、好习惯也将自然形成 。
学会在家庭中尊重规则、遵守规则的宝宝 , 进入集体也会延续这样的思维方式 , 更容易融入和适应 。
一
被“打脸”的规则
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为宝宝制定规则:饭前饭后要洗手 , 见面要叫人 , 想吃东西就要坐在餐椅里 , 睡前要刷牙 , 每次只能看10分钟电视 , 每次进超市只能选一样自己喜欢的……并严格监督宝宝执行 。
有时在这个过程中 , 父母往往被“打脸” , 一边制定规则 , 一边不自觉地破坏规则 。 还振振有词:
因为用筷子吃饭 , 手不油 , 所以饭后不用洗手;
『育儿路上好爸妈』想让宝宝遵守规则,父母要先这样做。因为我是业主 , 所以不用和天天碰面的本楼保安打招呼;
因为我不会四处掉渣 , 所以可以边走边吃 , 在沙发上吃 , 甚至在床上吃;
因为很晚很累了 , 又不出门见人 , 所以一次两次不刷牙没关系 , 嚼嚼口香糖就好啦;
因为我要忙着做饭 , 所以让宝宝多看会儿电视 , 何乐而不为;
因为钱是我挣的 , 所以我去超市可以想买什么就买什么……
很多时候 , 作为父母 , 我们曲解了“规则” , 把“规则”变成控制宝宝的工具 , 自己则凌驾于规则之上 。 长此以往 , 宝宝会慢慢发现不守“规则”的甜头 , 为了和成人平等地享受“特权” , 而反抗规则、藐视规则 。
所以 , 家庭中出现亲子对抗就不足为奇 , 这是危险的 , 更是与我们的初衷相违背的 。
『育儿路上好爸妈』想让宝宝遵守规则,父母要先这样做。二
规则的制定 & 遵守
作为父母 , 我们要明白规则是什么 。 规则应是全家人都知晓、都认可、都遵守的 。
作为父母 , 我们要明白为什么要制定规则 。 规则应该是让全家人从长远来讲都受益的 。
作为规则的制定者 , 我们要慎重考虑规则是否必要 , 是否对宝宝的长远发展有利 , 对家庭和谐运作真正有利 。
作为规则的遵守者 , 我们要时刻注意 , 至少在宝宝面前 , 我们是否和宝宝一起遵守着规则 。
一旦 , 我们自己成为规则的破坏者 , 请像要求宝宝那样要求我们自己:要真诚道歉 , 要真心改正 , 要想一想、说一说下次怎么做才能不再犯 。
父母以身作则 , 遵守规则 , 比说教一百遍 , 对宝宝更有用 。
三
分清规则的种类
当父母自己违反规则时 , 常常找理由 , 觉得自己可以例外;而当宝宝违反规则时 , 常认为他们是明知故犯、不讲道理 。
要不要坚定地执行、严肃地惩罚 , 这就需要分清规则的种类 。
规则 , 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 一类是涉及人身安全的高压线 。 一类是需要不断完善的小电线 。
高压线 , 是底线 , 是无论如何不能触及的 。 比如 , 过马路时红灯停绿灯行;不能把手指放在电源孔里;不能手握尖锐物品走路……这些规则无论是谁、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遵守 , 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 。
另一类 , 是家庭根据自身情况、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量身打造的 。 条条大道通罗马 ,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修正的 。
比如 , 我们要求宝宝见人要打招呼 。 这没有错 , 对宝宝的长远发展也是有益的 。 一般来说 , 打招呼的方式是说“叔叔/阿姨好” , 但并不是所有的宝宝都能做到 。
对语言发展好、开朗大方的宝宝 , 可能自己就会说 , 或者父母稍加提示就会说 , 但对内敛羞涩的宝宝 , 这就非常困难了 。
这时父母需要调整细则 , 仍然要求宝宝见人打招呼 , 但是可以用挥挥手、点点头、微笑等方式替代 , 以后和来人越来越熟悉、语言发展越来越好、自信心越来越强 , 再逐渐让宝宝开口叫人 。
再比如 , 从小培养宝宝刷牙的习惯 。 这没有错 , 对宝宝的长远发展也有益 。 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宝宝 , 他们无法真正理解食物残渣和龋齿的关系 , 不喜欢成人拿着牙刷在自己嘴里瞎鼓捣 , 自己动手又无法清洁干净 。
怎么办?父母就需要想尽办法了:带宝宝看牙医、检查牙齿 , 体验治疗龋齿的小朋友多么痛苦;做鸡蛋壳泡在醋里会变软的小实验 , 帮宝宝了解不刷牙的危害;给宝宝买各种牙刷、牙膏 。
如:电动的、硅胶的、软毛的、卡通的、色彩鲜艳的、会唱歌的牙刷 , 水果味的、糖果味的牙膏;读绘本、看动画片、父母天天在宝宝面前刷牙 , 树立爱刷牙的好榜样;玩找虫子、找牙齿的游戏 , 帮宝宝适应牙刷在口腔里的感觉……
任何规则 , 只有宝宝能理解、做得到 , 才有可能坚持下去 。
还有可能出现特殊情况 , 比如平时在家都是宝宝睡小床 , 父母睡大床 , 结果出门旅游一次回到家 , 宝宝还想和父母睡大床 , 怎么办?这时更要看宝宝的个性特征 , 如果宝宝是比较随和的 , 适当满足几次问题不大 , 但如果宝宝是有主见、个性强的 , 那么满足几次很可能会破坏掉“自己睡小床”的规则 。
父母 , 是一项高技术含量的工种 , 需要不断充电、推陈出新、斗智斗勇 。
亲爱的爸爸妈妈们 , 请和宝宝一起痛并快乐的成长吧!
- 孩子王童乐园■39.5℃以下 宝宝发烧最全面的处理方法,各位爸妈留着备用
- 『拜托了爸妈』原创孩子的鼻涕出现这颜色,千万别以为是感冒了,立刻去医院
- 二胎常识:原创一招让宝宝瞬间停止哭泣,超实用,准爸妈必学!
- 『啤酒爱好者』孩子一不小心就感染“新冠”病毒?儿童防护小妙招爸妈必须知道!
- 育儿小秘籍:小月龄宝宝爱蹬腿,爸妈别总觉得可爱,可能是娃在向你“求救”
- 【小宋和小宝】“一月睡二月哭三月攒肚”,这条新生儿发育口诀,新手爸妈要记牢
- [拜托了爸妈]原创如何帮宝贝拍出艺术感满满的照片? 适合拍照季节别错过,美呆了
- 檀香育儿:原创给宝宝洗屁屁也有很多讲究!爸爸妈妈洗对了吗?
- 『拜托了爸妈』孕期用药对胎儿是否有影响?女性孕期用药一定得知道的事!
- 【文明海南】隔离病房里的临时“爸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