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林妈咪』宝宝睡觉必须走着抱着?试试这些方法,拯救“一放就醒”

本文原始标题是:宝宝睡觉必须走着抱着?试试这些方法 , 拯救“一放就醒”

文|福林妈咪

很多新手妈妈都有一个困扰 , 宝宝必须抱着睡 , 一放就醒 , 胳膊麻了也不能撒手 。

之前也看过网上一个特别扎心的动图 , 宝爸哄孩子睡觉 , 看着孩子睡着了 , 想要把他放床上 , 但是一放就醒 , 来回折腾了好几趟 , 宝爸困得不行了 , 再次摒弃凝神、小心翼翼地放下宝宝的时候 , 宝宝还是醒了 , 这时候宝爸跪在地上各种叩拜 , 已经崩溃了 , 祈求这“小祖宗”能安心睡去 。


『福林妈咪』宝宝睡觉必须走着抱着?试试这些方法,拯救“一放就醒”

『福林妈咪』宝宝睡觉必须走着抱着?试试这些方法 , 拯救“一放就醒”//

我微信上也有一些新手妈妈有时候会问我 , 我家孩子现在睡觉必须抱着 , 一放就醒 , 每天晚上都很难熬 , 小家伙在怀里睡得香 , 可是妈妈也好困啊 。

还有一些是必须抱着走着哄睡 , 一停下 , 往床上一放保准醒来 。

其实 , 这是爸爸妈妈们自找的 , 或者是老人帮你找来的麻烦 。

经常见一些爸爸妈妈或者老人 , 宝宝哭闹的时候 , 会抱起来宝宝然后上下晃着哄 , 对小宝宝也确实很管用 。 但是随着宝宝长大 , 体重越来越重 , 到这时候 , 才意识到 , 这摇晃简直就是坑自己 。 不仅如此 , 还坑娃 。

首先 , 容易对宝宝造成“摇晃综合征”

过于用力摇晃的话会伤害宝宝的身体 , 对宝宝造成脑损伤 , 这一点很多宝妈应该都知道 。

其次 , 宝宝睡觉变“碎觉”

摇睡是个体力活 , 可宝妈又不是机器人 , 而且宝宝越长越重 , 更需要体力 , 但是坚持不住的时候像休息一下 , 可一放 , 宝宝就醒了 , 这样宝宝睡觉的时间变成了碎片时间 , 一段一段的 , 睡眠质量差 , 还会影响宝宝夜晚分泌生长激素的规律 。

为什么宝宝喜欢摇晃 , 尤其依赖摇晃哄睡呢?


『福林妈咪』宝宝睡觉必须走着抱着?试试这些方法,拯救“一放就醒”

『福林妈咪』宝宝睡觉必须走着抱着?试试这些方法 , 拯救“一放就醒”//

原因有点暖 , 因为宝宝“念旧” 。 还记得宝宝在你肚子里的状态吗?你每天走动 , 宝宝都能感受得到 。 所以 , 宝宝记得这种晃动的感觉 , 这种感觉让他们有安全感 , 所以他很喜欢 。

喜欢归喜欢 , 为什么一放就能醒呢?

原因只有一个:内耳前庭发育不完全

医学上的名词 , 宝妈可能不知道它是何方神圣 , 但我们只要知道这个东西是用来维持身体平衡、帮人体获得空间感的就好 。 一般内耳前庭敏感的人容易晕车 。

但是如果宝宝内耳前庭刺激不足 , 就会寻找内耳前庭的刺激 , 于是就想要摇晃的感觉 。 这也是为什么有的宝宝喜欢自己摇头晃脑的原因 。

那么宝宝已经依赖摇睡了怎么办?

1. 避免一放就醒 , 放下的姿势要正确

看过一些家长 , 好不容易哄睡的孩子 , 往床放的时候姿势出错 , 反而一下又让内耳前庭敏感起来了 。

应该让宝宝的屁股先着床 , 而不是脑袋!脑袋先放的话 , 宝宝呈现出头朝下的姿势 , 这样的姿势反而会让感知器官失衡 , 因此会立刻醒过来 , 所以 , 一定要注意放下宝宝时的姿势 。


『福林妈咪』宝宝睡觉必须走着抱着?试试这些方法,拯救“一放就醒”

『福林妈咪』宝宝睡觉必须走着抱着?试试这些方法 , 拯救“一放就醒”//

2.用正确的方法刺激宝宝的内耳前庭

刺激它可以帮宝宝减少对摇睡的依赖 , 可以买个电动摇篮 , 现在网上有卖的 。 这种力度是均衡的 , 依次来刺激宝宝的器官 。

小时候适当得到刺激 , 还能预防长大以后的晕车、恐高、方向感差的问题 。 一旦错过了最佳时期 , 成人之后很难改善 。

『福林妈咪』宝宝睡觉必须走着抱着?试试这些方法,拯救“一放就醒”。而且平时刺激一下 , 宝宝适应之后 , 在夜晚就不会那么磨人了 。

3.循序渐进 , 帮宝宝减少依赖

摇晃的次数减少 , 摇晃的频率逐渐降低 , 慢慢地 , 孩子会不再需要摇睡 , 当然 , 这是一件需要坚持的事 , 不可能几次就成功 。

如果不想让孩子养成摇睡的习惯 , 从一开始就培养正确的入睡习惯

一般宝宝在吃完睡前奶之后 , 不要直接抱睡 , 可以跟宝宝玩一会儿 , 然后让宝宝躺着睡 , 而不是在你怀里睡 。 长期坚持 , 让他知道睡前的最后一个动作是接触床板 , 有利于养成正确的习惯 , 宝宝就不会养成摇睡、抱睡的坏习惯了 。

『福林妈咪』宝宝睡觉必须走着抱着?试试这些方法,拯救“一放就醒”。育儿路上 , 宝宝的一些不良习惯多是家长给自己挖的坑 , 每每出现问题了才意识到自己就是问题的制造者 , “如果早些知道就好了”这是我听到很多宝妈说的话 , 所以 , 福林妈强烈建议怀孕的那十个月就开始学习育儿知识 , 跟我一起在育儿知识的海洋中勇往直前吧!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 , 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孩子生下来就是孩子 , 可我们生下来并不是父母 。 从备孕到孩子成长 , 宝妈会遇到很多问题 , 加入圈子 , 你能向育儿专家提问 , 还可以和其他宝妈交流 , 让我们一起来一场妈妈的自我修行吧!